相关链接
Copyright © 汕头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6799号
2025-01-01
汕头市濠江区,这片位于汕头东南部的土地,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其名字源于贯穿全境的濠江,这条江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,串起了濠江的过往与今朝,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地域标识。
濠江地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,那时它属于岭南百越之地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 214 年),秦遣任嚣、赵佗平南越,设桂林、象、南海三郡,濠江地域由此被纳入南海郡的管辖范围,正式载入中原版图。此后,历经朝代更迭,其隶属关系也多次变换。
汉初,这里先后为南越国、南海郡所辖。晋太康三年(282 年),置南康郡,濠江地随揭阳属南康郡。东晋隆安元年(397 年),在揭阳立义安郡,始置县于海之北,称潮阳县,濠江地域成为潮阳县辖地,位于潮阳县奉恩乡东南部。
隋唐时期,行政区划调整频繁。隋文帝开皇十年(590 年),罢义安郡,置义安县,属循州,濠江地域随之改变隶属;隋开皇十一年(591 年),置潮州,濠江地又随潮阳属潮州;隋大业三年(607 年),改潮州为义安郡,濠江地重回潮阳县属义安郡。唐永徽元年(650 年)撤潮阳县并入海阳县,后又复置,濠江地域始终与之紧密相连。
宋元丰元年,濠江地域明确分属于潮阳县的招收都和砂浦都,这种划分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。明朝潮阳县废奉恩等四乡之称,更 14 团为 16 都,濠江地域依旧属招收都、砂浦都。清康熙年间,朝廷实行斥地政策,近海乡村并入内地,招收都、砂浦都所有乡村都被迁斥,至清末年才恢复旧制,濠江地域仍归潮阳县招收都、砂浦都管辖。
民国初年,濠江地域先后属潮阳县第四区和第三区。民国 10 年(1921 年),礐石划归汕头市政厅管辖,为后来的区域发展埋下伏笔。1949 年 10 月潮阳解放,达濠成立区政府,之后历经多次行政调整。直到 2003 年 3 月,原达濠区、河浦区合并,汕头市濠江区正式设立,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。
截至 2023 年,濠江区常住人口达 27.1 万余人,其中城镇人口 19.7 万余人,占比 72.76%。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汉族、壮族、黎族等多个民族,不过汉族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,少数民族有 24 个,共 477 人,仅占人口的 0.14%,他们宛如繁星点点,点缀着濠江这幅多彩画卷,其中壮族人数最多,有 182 人,为当地文化融入了别样风情。
濠江区域通行潮阳话,作为潮汕方言的一种,属闽语南区语系,它既保留着闽南语系和潮汕方言的总特点,又独具自身韵味。词汇构成与普通话大相径庭,古汉语词与当地方言词语交织,孕育出诸多带有地域印记的谚语、歇后语,成为濠江人日常交流中传递情感与智慧的独特密码。
漫步在濠江的街头巷尾,便能真切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。清晨,达濠国家一级渔港率先从沉睡中苏醒,灯火通明,渔船满载而归,渔民与鱼贩默契配合,一篮篮鱼获迅速搬上岸边货车,鱼贩们或赶早市摆摊,或直奔加工车间,只为锁住那一口鲜甜。沿江店铺陆续开门,街道喧闹起来,早餐摊热气腾腾,鱼丸汤、粿品的香气四溢飘散,开启人们活力满满的一天。
午后,阳光洒在古老的街巷,老人们坐在厝前,或品茶聊天,回忆往昔岁月;或对弈几局,在楚河汉界中斗智斗勇。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,穿梭奔跑,纯真的笑声回荡在空中。到了傍晚,华灯初上,夜市登场,烧烤摊、小吃车琳琅满目,海鲜、甜品应有尽有,人们围坐一起,大快朵颐,分享生活琐碎,享受着海滨城市独有的惬意时光,尽显濠江生活的悠然与闲适。
濠江,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迷人的魅力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丽与神奇。
礐石风景名胜区,作为汕头八景之首、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,宛如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濠江大地。它由啸石、塔山、焰峰、香炉山、笔架山和苏安六个子景区构成,区内山峰林立,怪石嶙峋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露无遗。塔山景区以独特的缆车和壮丽海景闻名,乘坐缆车缓缓而上,海风拂面,脚下是无垠的碧海蓝天,远处汕头市区的繁华尽收眼底。到达山顶,飘然亭傲然屹立,在此俯瞰,汕头全景如画卷般展开,韩江、榕江、练江三江汇海的壮阔景象更是令人惊叹。而焰峰景区则以其原生态自然风光著称,梦之谷中,潺潺溪流穿梭于巨石之间,繁花似锦,蝴蝶翩跹,仿佛世外桃源,让人沉醉不知归路。游玩小贴士:景区免门票,缆车单程 25 元,往返 40 元;滑道单人 60 元,双人 80 元;开放时间为 08:00 - 17:00,游客可在广场轮渡站乘坐轮渡,每 20 分钟一班,约 8 分钟可达礐石轮渡站,步行 750 米即可到达景区。
表角灯塔,素有 “汕头好望角” 之称,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。沿着蜿蜒山路前行,山海相映,浪静风恬,湛蓝的天空与深邃的大海在远方交汇,勾勒出一条绝美的天际线。灯塔洁白的塔身矗立在海角尽头,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,在金色沙滩上,晶莹剔透的贝壳随处可见,还有横行的螃蟹、附着礁石的生蚝,让人尽情探索海洋的奥秘。这里游客稀少,能让人远离喧嚣,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,建议租车自驾前往,去邂逅这片小众却迷人的风景。
青云岩风景区,兼具优美自然景观与深厚文化底蕴,是休闲放松的绝佳去处。体力充沛的游客可选择徒步登山,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,穿梭于葱郁山林间,呼吸着清新空气,沿途欣赏摩崖石刻、古寺禅音,感受历史的韵味与宗教的庄严。而想要轻松游玩的朋友,自驾沿盘山公路开到高点,便能将壮阔美景尽收眼底。下山途中,多家茶座错落有致,在此歇脚,泡上一杯清茶,让茶香在唇齿间散开,疲惫之感瞬间消散,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。这里无需门票,还可将车开到山顶,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
南滨公园,犹如汕头的 “世外桃源”,是家庭出游、野餐聚会的理想之选。园内绿草如茵,繁花似锦,漫步其中,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。宽敞的草地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,他们奔跑着、欢笑着,放风筝、玩游戏,尽情释放童真。大人们则可在一旁悠闲地喝茶、聊天,享受惬意时光。公园停车位充足,带上野餐垫和美食,便能开启一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野餐,让身心在绿意中得到放松与滋养。
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,宛如一座文化宝库,静静诉说着潮汕的历史与传承。这座五层的展馆,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厅布局,全方位展示潮汕文化的魅力。红头船展厅内,一艘艘精致的红头船模型,再现了潮汕先辈出海闯荡的艰辛与勇气,让人遥想当年红头船扬帆起航,奔赴南洋的壮观场景;华侨历史博物馆深入挖掘华侨华人的奋斗历程,他们漂洋过海、艰苦创业,却始终心系故土,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故事令人动容;城市规划展览馆则以现代化的展示手段,呈现汕头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蓝图,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充满期待。傍晚时分,夕阳余晖洒在潮博馆上,整个建筑被染成金黄色,与周边的山水景观融为一体,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,定格下这绝美的瞬间。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五 09:00 - 17:00,周末 09:00 - 17:30,游客请注意各小馆的关闭时间,以便充分领略展览的魅力。
濠江美食,恰似一部部生动的味觉史诗,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富饶与人们的智慧,每一道佳肴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与浓浓的乡情。
达濠鱼丸,作为濠江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无疑是潮汕美食的璀璨明珠。它那洁白细柔的外形,仿佛是大海馈赠的纯净珍宝,一口咬下,酥脆清口,弹性十足,鱼香瞬间在齿间四溢,那浓郁的鲜美滋味,源自对传统工艺的坚守。制作时,精选临近海域捕捞的蛇鲻鱼,历经手工采肉、“摔拍”、浸泡、煮制等多道精细工序,方能成就这颗颗弹牙的鱼丸。清晨,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达濠鱼丸汤,鱼丸在鲜美的汤中浮浮沉沉,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,香气扑鼻,唤醒味蕾,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;或是将鱼丸与粿条搭配,爽滑的粿条裹挟着弹牙鱼丸,浇上醇厚的卤汁,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,无论是作为早餐还是夜宵,都让人欲罢不能。
墨斗卵粿,这道濠江独有的海鲜特色小吃,宛如隐匿在市井中的宝藏。煎制后的墨斗卵粿呈诱人的金黄色,外表酥脆,而内里软嫩雪白,蘸上一点辣椒酱,放入口中,咸香与火辣交织,瞬间点燃味蕾。它的制作工序别具匠心,将新鲜墨斗卵清洗、压散,加入鸭蛋清和生粉打胶,待搅拌成浓稠糊状后,小火慢煎,边煎边翻面,确保受热均匀,直至两面金黄。在达濠的街头巷尾,常能看到小吃摊前摆放着的墨斗卵粿,那滋滋作响的煎制声,仿佛是它对食客的热情召唤,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品尝。
达濠鱼饭,更是潮汕地区最具地方风味的海鲜菜肴代表。它以最质朴的方式呈现大海的馈赠,用盐水煮熟的海鱼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海鲜的原汁原味,鱼的鲜嫩与咸香完美融合,无需过多调味,便能让人品味到大海的纯粹。这种传统的做法源于海边渔民的生活智慧,出海归来,新鲜捕捞的海鱼简单处理后,用盐水煮熟,既能长时间存放,又方便随时食用。如今,在濠江的餐桌上,达濠鱼饭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佳肴,搭配一碗白粥,便是最地道的潮汕家常味,让人吃得舒心又满足。
益母草,作为岗背种植业的特色品种,为濠江美食注入了一抹清新的田园气息。濠江的 “焯益母草汤” 钟情于食材的原汁原味,做法简约却不简单。一口提前熬制好的肉汤,一把刚从地里收割起来的鲜嫩益母草,放入锅中快速汆烫几秒,立马捞起盛入碗中,嫩绿的益母草在汤中舒展,汤汁清澈,散发着淡淡的清香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益母草猪血汤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,如今,它依旧备受欢迎,尤其是在端午节前后,湿热渐盛,一碗益母草汤下肚,清热祛湿,通体舒畅,成为当地人钟爱的应季美食。
三角粿,这一传统小吃承载着濠江人的儿时记忆。馅料多以土豆馅为主,蒸熟的土豆粒加入虾苗、小葱、辣椒粉、五香粉等调料搅拌均匀,取出特制器具,倒入一层米浆,酿入土豆馅,再用些许米浆封口,放入油锅中炸制。刚出锅的三角粿色泽金黄,香气四溢,咬上一口,外酥里嫩,土豆的软糯与调料的香味完美融合,是街头小吃的不二之选。漫步在濠江的夜市,随处可见售卖三角粿的摊位,摊主熟练地炸制着粿品,那诱人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,吸引着过往行人纷纷解囊。
达濠米润,历史悠久,风味独特,是濠江美食中的经典之作。它入口胶牙而不粘牙,甜而不腻,香醇清爽,每一口都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韵味。制作达濠米润需选用优质糯米,经蒸制、舂捣、炒制等多道工序,加入麦芽糖、花生、芝麻等辅料,反复翻炒,让每一粒糯米都裹满香甜。逢年过节,达濠米润更是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茶点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品尝着米润,分享着喜悦,其乐融融。在传统的糕点铺里,达濠米润常常被摆放在显眼位置,那金黄油亮的色泽,散发着诱人的甜蜜气息,让人忍不住买上几包,馈赠亲友或自己享用。
青糖饼,又称 “团圆饼”,承载着濠江人浓浓的中秋情怀。每到中秋节,达濠人都会用这圆如满月的青糖饼来 “拜月娘”,祈求全家生活幸福美满。它以糯米粉、青糖为主要原料,经过精心烘焙而成,饼皮酥脆,内馅软糯,青糖的香甜在口中散开,带着淡淡的焦糖香气,让人回味无穷。如今,虽然时代变迁,但青糖饼依旧是濠江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,它不仅是一种味道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维系着濠江人与家乡的情感纽带。
沙浦酥糖,由濠江珠浦村的黄源盛酥糖铺专制出售,凭借其色泽金黄、鲜艳宜人、入口松脆、香甜爽快的卓越品质,早在清末民初就已蜚声海内外。这小小的酥糖,制作工艺却颇为考究,需选用优质花生、芝麻、麦芽糖等原料,经多道精细工序熬制、翻炒、压制而成。轻轻咬上一口,酥糖瞬间在口中化开,花生与芝麻的香气四溢,甜而不腻,让人唇齿留香。无论是作为日常零食,还是馈赠远方亲友的伴手礼,沙浦酥糖都以其独特的魅力,赢得了众人的喜爱,成为濠江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佛手排骨,作为一道特色佳肴,形似佛手,造型别致,金黄透亮的肉骨散发着厚实的油脂风味。与传统炸排骨相比,它的肉口感更加鲜美,经过特殊腌制的排骨,裹上面糊炸制,外皮酥脆,内里鲜嫩多汁,每一口都充满惊喜。在宴席上,佛手排骨常常作为一道硬菜登场,一上桌便吸引众人目光,其独特的造型寓意着吉祥如意,为欢乐的聚餐氛围增添了一抹亮色,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,也感受到浓浓的节庆气息。
濠江还有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,油麻糕、一口香肉脯、砂锅粥等,它们如同繁星点点,点缀着濠江的美食天空。油麻糕口感软糯,芝麻香气浓郁;一口香肉脯肉质紧实,咸香可口,越嚼越香;砂锅粥以其鲜美的汤底、丰富的配料,成为夜宵的绝佳选择。
在濠江,若想品尝地道美食,有几家店铺不容错过。蒂蒂香达濠鱼丸店创立于 1979 年,是达濠鱼丸中的老字号,曾荣获诸多荣誉,其产品鱼丸、墨斗丸、虾丸、鱼饺被认定为 “中华名小吃”,店内的达濠鱼丸汤、蚝烙、墨斗卵粿等,皆是经典美味,能让食客品尝到最正宗的濠江风味;新晶合酒楼(南天店)在 2003 年以特色菜品姜薯桃和墨斗卵粿荣获 “广东名小吃”“中华名小吃” 等殊荣,还多次获得 “汕头餐饮名店” 等称号,这里环境优美,菜品丰富,是品尝潮菜的好去处;贵喜甜汤创始于 1945 年,主营油麻糕、饭仔糕、绿豆爽、甜圆汤等,历经四代人传承,其中油麻糕和饭仔糕曾多次在汕头电视台美食栏目播出,走进店里,来一碗清甜爽口的甜汤,配上软糯的糕点,瞬间驱散疲惫,带来满满的幸福感。
濠江美食,不仅仅是一道道佳肴,更是濠江历史、文化与生活的生动缩影,它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传承、创新,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食客,让人流连忘返,沉醉于这舌尖上的濠江风情。
濠江,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正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起航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近年来,濠江区紧紧抓住发展机遇,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,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随着汕汕高铁的通车,濠江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愈发紧密,时空距离被大幅缩短,为人才、资金、技术的流动搭建了高速通道。海湾隧道的顺利通车,如同打通了城市的任督二脉,极大地缩短了汕头中心城区南北两岸的通行时间,让市民和游客前往濠江旅游、休闲、观光、品尝美食更加便捷。加之原有的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,濠江已然融入了汕头的半小时生活圈,区域发展迎来全新格局。
在产业发展方面,濠江区坚持制造业当家,坚定产业强区的发展路径,聚力发展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。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的大幕拉开,濠江奋勇当先,全力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园总投资超过 37 亿元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,并同步开展招商工作。如今,这里已成功引进总投资超过 80 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智能制造基地、绿发南瑞绿色能源产业基地、金风科技新能源产业基地等 9 个产业项目,一个集研发、制造、运维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加速崛起。总长 5.5 公里、双向 8 车道的进港运输通道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,未来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。
濠江区深知,文旅产业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在充分挖掘本地山海江交融的特色资源基础上,濠江不断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。“濠江滨海度假之旅” 让游客尽情享受阳光沙滩与碧海蓝天,放松身心;“濠江山海户外探险” 则满足了冒险者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,徒步山林、探秘海岛,感受自然的雄浑与神秘。一批又一批新晋网红打卡点如 “网红公路”“风格玻璃屋”“粤书吧” 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同时,濠江还积极举办各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,如 “濠江新春文化旅游节”“珠浦桃花节”“东湖菊花节” 等,将美食、文化、艺术与娱乐完美融合,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。
为提升旅游品质,濠江区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区内交通状况不断改善,公交线路日益优化,旅游指示牌愈发清晰,让游客轻松畅达各个景点。住宿选择更加丰富多样,星级酒店、快捷酒店、民宿、农家乐一应俱全,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。餐饮行业也在不断规范提升,确保游客随时能品尝到地道的濠江美食。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,便捷的旅游咨询、行李寄存、景区讲解等服务,让游客尽享贴心之旅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紧跟时代步伐,景区、酒店等区域免费 WiFi 全覆盖,让游客随时分享旅途精彩。生态环境建设更是常抓不懈,蓝天白云、碧水青山、洁净沙滩,为游客营造了舒适宜人的旅游环境。
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,濠江同样不遗余力。这里既有古老的潮汕传统文化,又有独特的海洋文化、侨乡文化,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。濠江注重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修缮,达濠古城墙、凤岗古村落、叠石山、威武寨古炮台遗址等,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同时,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、展览、演出等,让古老文化走进现代生活,让更多人了解濠江的文化底蕴。
濠江,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、砥砺奋进的姿态,向着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、汕头南高品质新城区的目标大步迈进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古韵与新潮交织,传统与现代碰撞,未来的濠江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,成为粤东地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