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头石炮台公园攻略

2025-01-07

一、引言

在汕头市的海滨之畔,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魅力的所在 —— 石炮台公园。它宛如一颗镶嵌在粤东大地上的璀璨明珠,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散发着迷人的气息。这里既有历经沧桑的古炮台遗迹,又有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光,将历史与现代、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,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,探寻它的奥秘,感受它的独特韵味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石炮台公园,开启这场精彩的旅程。

二、历史溯源

(一)建园背景

时光回溯至十九世纪中期,那是一段风云激荡、列强环伺的岁月。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先后弥漫,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威逼下,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南京条约》和《天津条约》,国门洞开,门户开放,汕头位列当时新增的十个通商口岸之中。随着通商口岸的设立,外国商船如潮水般纷至沓来,汕头这座海滨小城瞬间成为了中外贸易的前沿阵地,经贸往来日益繁盛。然而,繁华背后却暗藏隐忧,由于大量外国势力的涌入,当地的海防局势变得愈发松散,治安问题层出不穷,仿佛一颗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。彼时,驻潮州总兵方耀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严峻形势,他深知若不加强海防,一旦外敌来袭,不仅百姓将生灵涂炭,整个地区的繁荣也将毁于一旦。顺应民意,方耀以 “邻分不净,潮海严防” 为由,毅然决然地奏请清廷拨款修建崎碌炮台,期望借此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,守护这一方水土的安宁。

(二)建设历程

崎碌炮台的建设工程于清代同治十三年(1874 年)正式破土动工,这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任务。在那个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时代,建设者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非凡的智慧,一砖一瓦地精心雕琢。他们就地取材,采用贝灰砂、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和夯筑墙体,使其坚如磐石;大门和炮巷则选用规格不一的花岗石块砌筑,既美观又实用,这也是后来人们俗称其为 “石炮台” 的缘由。历经五年的艰苦奋战,耗费八万银元的巨资,崎碌炮台终于在光绪五年(1879 年)竣工落成。它宛如一座巍峨的海上堡垒,屹立在汕头的东南角,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遥相呼应,共同扼守着汕头海湾的出入口,成为清代粤东地区海防线上的关键一环。此后岁月流转,新中国成立后,石炮台一直作为驻军营地,继续发挥着它的功用。直到 1991 年,汕头市政府接管此地,开启了筹建石炮台公园的新篇章。经过数年的精心规划与施工,1998 年 9 月,首期建设工程圆满告竣,石炮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,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,让世人得以近距离领略这座历史遗迹的风采。

(三)历史意义

石炮台作为清代粤东地区主要的海防建筑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。在那个列强横行、海疆不宁的年代,它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坚固壁垒,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。每当有敌船来犯,炮台上的火炮便会齐声怒吼,向侵略者宣示着不屈的抗争精神。那一门门射程可达十五、六华里的火炮,尤其是最大的五千斛前膛洋炮,如同镇海巨兽,对入侵者形成了强大的威慑,让敌人不敢轻易踏足这片海域。虽然后来的历史风云变幻,石炮台的军事功能逐渐褪去,但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。如今,石炮台公园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同时也是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、学生前来参观学习,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汲取奋进的力量,让先辈们保家卫国的精神代代相传。

三、特色景观

(一)独特建筑构造

石炮台公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其独特的环形城堡建筑。当您踏入公园,一座雄伟壮观的环圆形城堡便映入眼帘,仿佛将您瞬间拉回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。城堡外墙高耸,达 6 米之巨,内墙稍矮,也有 5.15 米,墙体宽厚坚实,由贝灰砂、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和夯筑而成,这种特殊的材料组合使得墙体坚如磐石,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仍傲然挺立。全台直径达 116 米,规模宏大,气势恢宏。炮台分上下两层,每层各设有 18 个炮位,均匀分布,可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射击,让来犯之敌无处遁形。同时,还有若干枪眼隐匿其间,或大或小,错落有致,既能用于瞭望观察,又可为防御作战提供火力支援,其布局之严谨,设计之精妙,令人赞叹不已。

走进炮台内部,您会发现诸多别具匠心的设计细节。其中,那道 27 极波纹型石阶格外引人注目,它沿着城墙蜿蜒而上,完全采用坚固的花岗岩石材制作。在战时,士兵们可凭借这道石阶,齐心协力将沉重的火炮推至城楼之上,为作战提供强大火力保障,其设计既巧妙又实用,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。此外,炮台东北面设有一月牙型点将台,这里地势稍高,视野开阔,指挥官站在此处,可将整个操练场及周边海域尽收眼底,便于指挥调度士兵,发号施令。而在点将台的西北角,有一条螺旋石台阶通往炮巷,台阶较为隐蔽,不易被敌人察觉。战时,它既能作为士兵们快速疏散的通道,又可保障向台面源源不断地运送弹药,确保作战的顺利进行。底层的炮巷更是深邃迂回,宽约 4.1 米,长约 300 米,仿若一座地下迷宫。炮巷贯通整个台堡,墙壁上间隔设置着一个个炮眼和小型火药库,为炮兵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作战和储存空间。抬头仰望,十字拱顶高高在上,这是运用十字拱和穹顶形制券拱技术构建而成,由 22 座十字架拱壳串拉成环圆型式,不仅坚固稳定,能有效抵御炮火冲击,还使得炮巷内通风良好,光线透过拱顶的缝隙洒下,驱散了阴暗潮湿之感,让士兵们能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作战。

(二)珍贵文物古迹

在石炮台公园的大门两侧,静静陈列着两门庞然大物,它们便是公园的镇园之宝 —— 十九世纪英国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铁炮。这两门铁炮每门重约 7000 公斤,炮身呈古铜色,在岁月的磨砺下,闪耀着温润的光泽。虽历经沧桑,却依然威风凛凛,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战火纷飞。炮身上的纹理与构造,彰显着当时英国先进的火炮制造工艺,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,承载着那段中外交流与碰撞的记忆,为石炮台公园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色彩。

步入公园内,还有诸多古迹散落其间,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。那 72 个通风报话塔,每三个为一组,呈品字型鼎立在台面上,它们不仅是炮塔上下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,确保指挥命令能够迅速传达至每一个角落,还为底层的炮巷提供了通风采光之便,让阴暗的炮巷有了丝丝光亮与清新空气。广场东北一隅的淡水井,井口不大,却深不见底,井水清澈甘甜。在那个物资匮乏、战火纷飞的年代,这口井是清军士兵们的生命之源,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饮用水,维系着炮台的日常运转,如今它依然静静地待在原地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。此外,还有那曾经用于指挥士兵操练的点将台,虽已不见当年将军点兵、士兵操练的威武场景,但站在其上,仿佛仍能听到那激昂的号角声、整齐的脚步声在耳边回响,让人不禁对那段历史充满遐想。

(三)新增光影秀亮点

近年来,石炮台公园紧跟时代步伐,借助盛会契机,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 ——“潮起汕海・海丝潮音” 光影秀。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石炮台公园瞬间化身为一座梦幻之城。以古城墙为天然幕布,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声光电手段,将光影与汕头本土文化完美融合。海面上,一艘艘红头船仿佛穿越时空,扬帆启航,在波涛中穿梭前行,满载着货物驶向世界,重现了昔日潮商闯荡四海的辉煌画面。光影交错间,潮剧、潮绣、工夫茶等汕头传统文化符号依次显现,如同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,生动展现了潮商文化中敢为人先、勇往直前的精神特质,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。这场时长约 5 分钟的光影秀,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场景转换,巧妙地将石炮台公园的历史背景与汕头的文化精髓相融合,带领观众穿越时空,感受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发展。如今,光影秀已成为石炮台公园的一大特色亮点,不仅在盛会期间吸引了众多嘉宾游客驻足观赏,在平日里也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夜间休闲娱乐的好去处,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更加深入地了解汕头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四、地理位置与交通

(一)地理位置优势

石炮台公园坐落于汕头市海滨路中段北侧,这里恰好是旧汕头的东南角。它宛如一颗坚毅的海防明珠,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遥相呼应,二者紧密协作,牢牢扼守着汕头海湾的出入口。从地理位置上看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不仅是当年抵御外敌海上入侵的关键防线,更是掌控着海上交通与贸易的咽喉要地。站在公园高处眺望,波澜壮阔的汕头海湾尽收眼底,海天一色的美景与厚重的历史感交织,让人沉醉其中。周边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公园内的古朴宁静形成鲜明对比,却又相得益彰,为游客营造出独特的游览氛围。

(二)交通指南

前往石炮台公园游玩,交通十分便捷。如果您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,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供选择。其中,19 路公交从方特欢乐世界出发,途经多个站点,最终抵达总工会,途中会在石炮台公园设站停靠;103 路公交从人民广场西(利安路)发车,驶向澄海隆都店市,同样会经过石炮台公园;105 路公交也是不错的选择,它穿梭于城市之间,能让您顺利抵达公园。这些公交线路基本覆盖了汕头市的主要区域,无论您是从市区的哪个角落出发,都能轻松换乘,找到前往公园的便捷之路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石炮台公园内并未设置停车场,周边停车位也较为紧张。为避免停车困扰,建议您优先选择公交出行。倘若您是自驾前来,可将车辆停放在附近的小区停车场,再步行前往公园,既能解决停车难题,又能在漫步途中感受汕头的城市风情,提前开启这场历史文化之旅的美好前奏。

五、适合人群

(一)历史文化爱好者

对于那些痴迷于历史文化的游客而言,石炮台公园无疑是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。在这里,您能够亲身触摸到清代海防建筑的雄浑与厚重,每一寸古老的城墙、每一门威严的火炮,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您可以沿着炮台的台阶拾级而上,感受当年士兵们坚守海防的坚毅步伐;驻足于通风报话塔前,想象信息在战火纷飞中迅速传递的紧张场景;凝视着那口淡水井,遥想清军士兵在此饮水休憩的日常点滴。此外,石炮台公园还与汕头的开埠历史紧密相连,它见证了这座城市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通商口岸的沧桑巨变。通过游览公园,您可以深入了解汕头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、文化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,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与细节,让您的历史知识储备得到极大的丰富。

(二)亲子家庭

石炮台公园也是亲子游玩的绝佳之选。孩子们天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,而这里丰富的历史遗迹恰好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。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穿梭于古老的炮巷之间,为他们讲述炮台的历史故事,让孩子们了解先辈们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,在游玩中汲取知识,培养爱国情怀。公园内还设有大片的草坪广场,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奔跑嬉戏,放风筝、玩游戏,释放童真与活力。家长们则可以在一旁悠闲地看着孩子们玩耍,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,或是在草坪上铺上野餐布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分享美食,共享温馨时刻。同时,周边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设施,也为亲子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,让您的游玩之旅更加轻松愉快。

(三)摄影爱好者

摄影爱好者们更是能在石炮台公园中找到无尽的创作灵感。公园独特的环形城堡建筑造型别具一格,无论是从远处拍摄其雄伟壮观的全景,还是近距离捕捉建筑细节,如精美的花岗岩石墙纹理、独具匠心的炮眼设计等,都能拍出极具质感与历史韵味的照片。在光影变幻的时刻,清晨的阳光洒在城墙上,或是傍晚的余晖映照炮台,明暗交错,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。而园内的珍贵文物古迹,如那两门威风凛凛的十九世纪英国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铁炮,更是绝佳的拍摄主角,它们静静伫立,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镜头下尽显岁月的沧桑与厚重。到了夜晚,“潮起汕海・海丝潮音” 光影秀更是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。绚丽多彩的光影投射在古城墙上,与周围的夜色相互映衬,如梦如幻。您可以利用慢门拍摄技巧,捕捉光影流动的美妙瞬间,或是选取独特的角度,将红头船、潮剧等文化元素与炮台建筑完美融合在画面之中,创作出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,定格石炮台公园最美的瞬间。

六、游玩注意事项

(一)穿着建议

为了确保游玩的舒适性与安全性,建议游客穿着运动鞋。石炮台公园内多为石板路、石阶,且部分区域地势起伏,运动鞋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与摩擦力,方便您在园内自由行走、上下石阶,尽情探索每一处角落,避免因鞋子不适而造成的疲劳或意外扭伤,让您全身心投入这场愉悦的旅程。

(二)天气防护

由于石炮台公园属于户外景区,游玩过程中需格外留意天气变化,做好相应防护措施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紫外线较为强烈,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晒伤皮肤,因此请务必携带遮阳帽、太阳镜以及防晒霜,随时涂抹,保护肌肤免受紫外线伤害。而在蚊虫滋生的季节,公园内绿植繁茂,为蚊虫提供了栖息之所,建议您提前准备好驱蚊用品,如驱蚊手环、花露水等,避免被蚊虫叮咬,影响游玩心情。倘若遇上阴雨天气,别忘了携带雨具,以防淋湿感冒,确保游玩过程平安顺遂。

(三)文明游玩

石炮台公园不仅是一处游览胜地,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珍贵场所,文明游玩至关重要。在园内,请您爱护环境,不乱扔垃圾,将废弃物品准确投放到垃圾桶内,共同维护公园的整洁与美观。同时,园内的文物古迹是历史的瑰宝,具有不可复制性,请切勿在墙壁、古迹上涂写刻画,让后人也能欣赏到它们原汁原味的风貌。当您身处公共场所,尤其是在参观炮台、欣赏光影秀等人流较多的区域时,请注意保持安静,不大声喧哗,避免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,展现文明游客的良好素养。

七、结语

石炮台公园,这颗汕头的璀璨明珠,承载着厚重历史、独具迷人特色、占据优越地理位置,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、亲子家庭,还是摄影爱好者,都能在此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收获。它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望,更是连接现代与历史的坚固桥梁。在游览过程中,请大家牢记游玩注意事项,文明出行,在石炮台公园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回忆,亲身感受这座公园独特的魅力,领略汕头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。相信石炮台公园之旅,定会成为您记忆中一抹绚丽的色彩,让您流连忘返,不虚此行。